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海洋溢油事件发生后应急监测的组织与实施、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监测报告编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海域发生的海洋溢油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其他相关活动可参照执行。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Marine Oil Spill Emergency Monito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324—2021《海洋溢油应急监测技术指南》是山东省发布的关于海洋溢油应急监测的技术规范。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一些关键概念如“海洋溢油”、“应急监测”等,这些定义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框架。例如,“海洋溢油”被定义为任何进入海洋环境的石油类物质泄漏事件,这一定义明确了监测的对象范围。
其次,在监测准备阶段,文件强调了预案制定的重要性。要求根据可能发生的溢油类型、规模以及地理位置等因素编制详细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以确保响应的有效性。此外还提到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获取气象、海况等相关数据支持决策过程。
在监测实施环节,则具体规定了采样点的选择原则、样品采集方法及保存条件等内容。比如指出在溢出区域周围设置多个固定监测点的同时还需灵活调整临时采样位置;对于水体中的油膜厚度测量可采用红外摄像技术等先进手段提高准确性;另外还特别注意到了不同介质间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需求。
最后,在结果分析与报告编写方面,强调了数据处理流程规范化以及结果表达清晰直观的要求。建议使用图表形式展示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历史资料评估污染程度和发展趋势;同时也要考虑到公众沟通需要,在报告中适当加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以便于理解。
以上是对DB37/T 4324—2021中几个核心内容的简要解析,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来进行有效的海洋溢油应急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