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作物种子信息化分类与编码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原则、编码方法及应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农作物种子信息化管理、数据交换和共享。
Title: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of See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653-2021《种子信息化分类与编码》是湖北省地方标准,于2021年发布并实施。该标准旨在规范种子信息的分类和编码方法,促进种子行业信息化建设。以下将对标准中的一些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明确了“种子”是指用于农业生产或林木培育的植物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等。这一定义为后续的分类和编码提供了基础依据。
其次,在分类原则部分,标准强调了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原则。科学性要求分类应基于生物学特性;系统性要求分类体系完整且层次分明;实用性则注重分类结果便于实际应用。例如,种子按用途可分为粮食作物种子、经济作物种子、蔬菜种子等大类,并进一步细分到具体品种。
再者,在编码结构方面,标准采用了层次码的形式。每一级代码都有特定含义,如第一级代表大类,第二级表示中类,第三级为小类,第四级是具体品种。这种结构使得每种种子都有唯一的编码,有助于信息管理和数据交换。
另外,关于编码规则,标准规定了字母数字混合编码方式,并要求编码长度固定以保持一致性。同时,还特别指出新品种加入时需遵循既定程序更新编码表,确保数据库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最后,在附录中提供了详细的种子分类与编码示例表,供使用者参考。这些实例涵盖了主要农作物及部分林木种子,帮助理解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应用该标准。
综上所述,《种子信息化分类与编码》不仅建立了统一的标准框架,也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合理运用这一标准,可以有效提升种子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