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的功能建设要求、系统架构、功能模块及技术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的规划、设计、开发和实施。
Title: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Big Data Platform - Part 1: Functional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23T 8.1—2020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第1部分:功能建设规范》是贵州省针对精准扶贫领域制定的重要技术标准。该标准对大数据平台的功能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重点解读一:数据采集与整合功能
标准要求平台具备多源异构数据采集能力,包括建档立卡信息、扶贫项目信息、资金使用情况等。规定数据采集应遵循统一的数据格式和编码规则,并建立数据质量控制机制。特别强调要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交换,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这体现了平台在数据获取环节要构建完善的采集体系,为后续分析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重点解读二:数据分析与展示功能
标准提出平台应具备多种数据分析模型,能够开展贫困状况监测、扶贫成效评估等。要求设置可视化展示界面,以图表、地图等形式直观呈现分析结果。同时强调要建立预警机制,对异常数据及时发出警报。这一规定突出了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数据价值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扶贫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重点解读三:业务协同与管理功能
标准明确要求平台支持扶贫项目全流程管理,从立项到验收各环节都要实现信息化操作。规定要建立统一的用户权限管理体系,不同层级用户只能访问相应权限范围内的数据和功能。还要求平台具备工作流引擎,能够自动流转审批流程。这些规定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扶贫业务流程,提升管理效率。
重点解读四:安全保障功能
标准对平台的安全性提出了严格要求,包括数据加密传输、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方面。明确规定要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演练,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特别提到要保护敏感数据和个人隐私,防止信息泄露。这反映了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保障各项业务顺利开展。
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功能建设的核心框架,各条文之间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支撑起一个高效、智能的扶贫信息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