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奶牛养殖场肥水用于燕麦农田施用的技术要求、施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奶牛养殖场肥水在燕麦种植中的合理施用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Application of Dairy Farm Effluent as Fertilizer for Oat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1027—2020《奶牛养殖场肥水农田施用 燕麦技术规范》是一项针对奶牛养殖场产生的肥水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标准。以下选取了该标准中几个重要的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5.1 肥水运输
这一部分规定了肥水从奶牛养殖场到农田运输的整个流程。要求运输工具必须是经过专门设计或改装过的,确保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发生泄漏,并且要定期对运输车辆进行清洁消毒以防止病原体传播。此外,在运输前需要对肥水的质量进行检测,确保符合施用标准。
6.2 施肥量确定
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条件合理确定施肥量是本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建议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方法来计算具体的施肥量,同时考虑到不同生长阶段燕麦对养分的需求差异。例如,在燕麦苗期可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而进入拔节期后则需增加磷钾肥的比例。
7.3 施肥方式
明确了三种主要的施肥方式:沟施、穴施及喷灌施肥。其中沟施适用于大规模种植区域;穴施适合于小面积高产田块;喷灌施肥则是一种高效节水型施肥手段,特别适合现代化灌溉系统配套使用。每种方式都有其适用范围和技术要点,使用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施肥方式。
8.4 安全间隔期
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肥与收获之间的时间长度。对于燕麦而言,为了保证产品品质并避免残留物超标,规定了至少需要有20天的安全间隔期。在此期间内不得再次施加任何肥料,以便作物充分吸收养分并完成代谢过程。
以上就是DB12/T 1027—2020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具体说明。遵循这些规定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肥水资源利用率,还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