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环境要求、栽培设施、生产工艺流程、培养基配方与制作、接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杏鲍菇的工厂化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Factory-based Cultivation of Pleurotus eryngi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规范》(DB12/T 1011—2020)是天津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杏鲍菇的工厂化栽培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栽培环境条件方面,标准规定了培养室内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等关键参数。例如,培养室温度应控制在13℃至18℃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5%至95%,并要求有适当的通风换气系统来维持空气流通。这些条件对于杏鲍菇菌丝体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其正常代谢活动。
其次,在培养基质的选择与处理上也有明确要求。标准指出,培养基质应当选用新鲜且无污染的原料,并经过充分发酵灭菌处理以防止杂菌感染。同时强调了不同阶段所需营养成分的比例调配,比如初期阶段需要较高的碳氮比,而后期则需增加微量元素供应量,从而促进子实体形成及膨大。
此外,关于接种操作也有一系列严格的规定。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无菌工具进行操作;保证接种量均匀一致;避免外界因素干扰如强光直射等可能造成伤害的情况发生。另外还提到接种后要立即转入适宜条件下培养,直至出现明显菌丝覆盖整个培养块为止。
最后,在采收环节同样不可忽视细节管理。标准建议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最佳收获时间,通常是在子实体完全展开但尚未开伞时采摘最为理想。并且提醒注意分级包装运输过程中尽量减少机械损伤,确保产品外观完整美观。
综上所述,《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从环境控制到最终销售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而且提供了具体量化指标作为指导依据,有助于从业者提高技术水平,实现高效稳定的生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