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工作场所工频电场的识别与测量的技术要求、方法和评价准则。本文件适用于工作场所中工频电场的检测与评估,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dentific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Power Frequency Electric Field in Workplace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1004—2020《工作场所工频电场识别与测量技术规范》是由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主要用于指导工作场所中工频电场的识别和测量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市内存在工频电场的工作场所,包括但不限于电力系统、电气设备制造厂、变电站等。这些场所的工作人员可能长期暴露在工频电场环境中,因此需要对其环境进行有效的识别和测量。
工频电场的基本概念
工频电场是指频率为50Hz或60Hz的电场,通常由交流电力系统产生。标准中强调了工频电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特别是长期暴露可能导致的健康风险。因此,准确地识别和测量工频电场强度是保障工作人员健康的重要措施。
测量仪器与方法
标准对用于测量工频电场的仪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仪器的灵敏度、精度以及校准周期。推荐使用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相关标准的仪器进行测量。测量时应选择合适的时间段,通常建议在负荷高峰期进行测量,以确保数据的代表性。
测量点的选择
标准规定了测量点的选择原则,要求测量点应覆盖工作场所的所有区域,并且重点考虑工作人员经常停留的位置。此外,还应考虑不同高度上的测量需求,以全面评估工频电场分布情况。
数据处理与分析
测量完成后,应对收集的数据进行详细的处理和分析。标准指出,数据分析时不仅要关注最大值,还需要综合考虑平均值和最小值,以便更准确地反映整个工作场所的工频电场状况。同时,还应将测量结果与国家规定的限值进行对比,判断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
基于测量结果的风险评估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发现某些区域的工频电场强度超过允许限值,则需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调整设备布局、增加屏蔽设施等,以降低工频电场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培训与管理
最后,标准强调了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的重要性,包括如何正确操作测量仪器、理解测量结果的意义以及实施必要的防护措施。同时,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工频电场监测工作,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以上是对DB12/T 1004—2020《工作场所工频电场识别与测量技术规范》部分关键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这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在实际工作中有效保护工作人员免受工频电场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