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滨水坡面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设计要求、施工技术、养护管理及效果评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周边滨水坡面的生态修复工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Waterside Slopes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327—2021《滨水坡面生态修复应用技术规范》是河北省发布的关于滨水坡面生态修复的重要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滨水坡面生态修复的基本要求、设计原则、施工方法、养护管理等内容,为滨水坡面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将对标准中的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滨水坡面”、“生态修复”等专业术语的定义。“滨水坡面”是指位于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周边具有一定坡度的区域,“生态修复”则是指通过人工干预使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到接近自然状态的过程。这些定义有助于统一行业认知,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基本要求
在基本要求部分,标准强调了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要求在进行任何工程活动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此外还指出,所有材料的选择都应符合国家相关环保标准,不得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产品。
设计原则
设计时需遵循安全性、功能性与美观性相结合的原则。安全性体现在确保结构稳定性和抗洪能力上;功能性则包括满足防洪排涝、水质净化等功能需求;而美观性则需要考虑景观效果,使之成为城市或乡村环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设计方案还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以提高适应性和耐久性。
施工方法
对于具体的施工过程,标准给出了详细的指导。例如,在植被恢复环节,建议采用本地植物为主,因为它们更能适应当地环境,减少后期维护成本。另外,在铺设护坡材料时,要注意控制厚度和平整度,避免因施工不当导致安全隐患。
养护管理
最后,在养护管理方面,标准提出了定期检查、及时修复损坏部位的要求。并且鼓励采用智能化监测系统来实时掌握坡面状况,以便快速响应突发情况。同时提倡公众参与,增强社会监督力度,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滨水坡面生态修复应用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从前期规划到后期维护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贯穿始终体现了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理念。这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