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植保无人机对十字花科菜花类蔬菜主要病虫害进行防控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安全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使用植保无人机开展十字花科菜花类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控的相关作业。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jor Diseases and Pests of Cruciferous Cauliflower Vegetables Using Plant Protection Dron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103—2021《植保无人机防控十字花科菜花类蔬菜主要病虫害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地区制定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植保无人机高效开展十字花科菜花类蔬菜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以下从规程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深度解读。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规程强调了病虫害监测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定期巡查的要求。规定在种植前、生长中期及收获期分别进行三次全面检查,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对于十字花科蔬菜常见的黑斑病、霜霉病以及蚜虫等主要病虫害,要求采用专业的检测工具和方法,比如显微镜观察法来确认病原菌类型,确保诊断准确无误。此外,还建议建立区域性的病虫害监测网络,共享信息资源,提高整体防控效率。
飞防作业参数设置
植保无人机作业参数直接影响到药液喷洒效果。规程明确指出,飞行高度应控制在1.5至3米之间,喷幅宽度为4至8米,具体数值需根据地形地貌调整。作业速度设定为每秒3至6米,喷雾压力保持在0.6至1.2兆帕范围内。这些参数的选择不仅保证了药液均匀覆盖作物表面,还能有效减少药剂浪费,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药剂选择与配比
针对不同类型的病虫害,规程推荐使用相应的高效低毒农药。例如,针对黑斑病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后喷雾;对付蚜虫则推荐使用20%啶虫脒悬浮剂。所有药剂均需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推荐浓度进行配置,不得随意增减用量。同时强调,在一个生长周期内同一地块只能使用一种化学药剂,避免产生抗药性问题。
安全操作规范
为了保障人员安全及设备正常运行,规程对操作者提出了严格要求。首先,操作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关资格证书方可上岗;其次,在作业过程中要穿戴防护服、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再次,禁止在雨天或风速超过5米/秒的情况下实施飞防任务;最后,每次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清洗机身内外部残留物,并妥善保管剩余药剂。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植保无人机防控十字花科菜花类蔬菜主要病虫害技术规程》从多个角度规范了植保无人机的应用流程,既体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又兼顾了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为提升内蒙古地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