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猪屠宰场疫病防控消毒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生猪屠宰场的疫病防控与消毒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win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Disinfection in Swine Slaughterhouses - Part 2: Swine Slaughterhou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391.2—2021《生猪疫病防控消毒技术规范 第2部分:生猪屠宰场》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指导生猪屠宰场有效开展疫病防控和消毒工作。以下选取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5.1 消毒前准备
条款内容:在进行消毒之前,应确保屠宰车间、设备及工具已彻底清扫干净,去除所有可见污物,并对需要消毒的区域进行预清洗。
解读:这一条强调了消毒前的基础清洁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当屠宰环境、设备表面没有明显的有机物污染时,消毒剂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例如,血迹、粪便等有机物质会与消毒剂发生反应,降低其杀菌效果。因此,在正式消毒前必须先做好清扫和初步清洗,这是保证消毒效果的前提条件。
5.2 消毒方法
条款内容:采用喷雾法或浸泡法对屠宰车间地面、墙面以及相关设施进行消毒处理。使用含氯消毒剂时,浓度应控制在200mg/L~400mg/L之间;使用过氧乙酸消毒剂时,浓度为0.2%~0.4%。
解读:此条规定了具体的消毒方法及推荐使用的消毒剂种类及其适宜浓度范围。喷雾法适合大面积空间如车间地面和墙面的消毒,而浸泡法则适用于小型器具或部件的消毒。不同类型的消毒剂具有不同的杀菌机制和适用场景,合理选择并正确配比浓度对于实现最佳消毒效果至关重要。此外,定期更换消毒剂类型也有助于防止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
5.3 消毒频率
条款内容:正常生产期间每天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消毒;停产检修期间需连续三天每日两次加强型消毒。
解读:该条款明确了不同运营状态下的消毒频次要求。日常生产中维持基本卫生水平即可满足需求,但一旦停产进入检修阶段,则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来彻底清除可能残留下来的病原体。这种差异化的管理策略能够有效应对不同风险等级下的防控需求,保障屠宰场内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
5.4 废弃物处置
条款内容:所有废弃物包括废弃垫料、死亡动物尸体等均须按照相关规定收集后统一送至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
解读:废弃物若处置不当可能会成为新的传染源,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执行。通过集中收集并送往专业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风险,同时也切断了潜在的传播途径。这不仅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以上是对DB21/T 3391.2—2021中部分内容较为深入的分析说明,希望有助于理解和应用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