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深圳市生态景观林抚育的术语和定义、抚育原则、抚育措施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深圳市行政区域内生态景观林的抚育管理及相关活动。
Title:Regulations for the Nurture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For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03/T 132-2020生态景观林抚育规程》是深圳市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生态景观林的抚育管理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
- 生态景观林:指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为主要目的而营造的人工森林。
- 解读:这一定义明确了生态景观林的功能定位,强调其在生态保护与美化环境中的双重作用。
2. 抚育对象
- 包括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
- 解读:不同生长阶段的林分需要采取不同的抚育措施。例如,幼龄林更注重补植和密度调整,而成年林则侧重于病虫害防治和结构优化。
3. 抚育内容
- 包括清理林地、修枝整形、补植更新等。
- 解读: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林分质量,促进林木健康生长。例如,清理林地可以减少杂草竞争,改善土壤通气性。
4. 抚育频率
-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抚育。
- 解读:定期抚育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林分长期稳定发展。特别是在生长旺盛期,适当增加抚育次数可能更有利。
5. 抚育技术要求
- 补植时应选择与原树种相同或相近的苗木。
- 解读:保持物种一致性不仅有利于维持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能有效降低后期管理成本。
6. 病虫害防控
-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 解读:通过加强日常监测、合理修剪以及科学用药等方式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避免使用高毒农药造成环境污染。
7. 档案管理
- 应建立完整的抚育工作记录档案。
- 解读:良好的档案管理便于追溯历史数据,为今后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抚育方案提供依据。
以上是对《DB4403/T 132-2020生态景观林抚育规程》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分析,希望对实际操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