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川党参栽培的产地环境、选地与整地、种苗繁育、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川党参的规范化栽培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hinese Medicinal Herb Codonopsis pilosula (Chuan Dangshe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642-2021中药材川党参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湖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川党参的栽培技术。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选址与整地
标准指出,川党参适宜种植在海拔800至1500米之间的区域,土壤应为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壤土。整地时要求深耕细作,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3000至5000公斤,并进行翻耕,确保土壤疏松平整。
种子处理与播种
种子处理是提高发芽率的重要环节。标准建议采用温水浸泡种子6至8小时,然后捞出晾干后即可播种。播种时间通常选择在春季3月中下旬或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方式可采用条播或撒播,行距控制在20至30厘米之间,覆土厚度约为1至2厘米。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包括水分管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川党参喜湿润但怕积水,因此需保持土壤适度湿润。追肥应在苗期和生长旺盛期进行,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每次施肥量根据植株长势调整。病虫害防治要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定期检查植株健康状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防治。
收获与加工
收获时间一般在种植后的第二年秋季,具体时间为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收获时应注意避免损伤根部,采收后应及时清洗、晾晒或烘干,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以上内容是对《DB42/T 1642-2021中药材川党参栽培技术规程》中重要条款的解读,希望对从事川党参栽培的技术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