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牡丹江地区野山参人工繁衍护育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牡丹江地区野山参的人工繁衍护育生产及相关活动。
Title:Operating Procedures for Artificial Propag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Wild Ginseng in Mudanjiang A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10T 059-2021《牡丹江地区野山参人工繁衍护育操作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野山参人工繁衍的技术规范。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环境选择
- 原文: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且富含腐殖质的林地作为繁衍基地。
- 解读:野山参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适宜的土壤条件能够促进其根部健康发育。土壤疏松有助于根系呼吸,排水良好可避免根部腐烂,而丰富的腐殖质则能提供必要的养分。
2. 种苗来源与处理
- 原文:选用三年生以上健壮无病害的野山参种苗,并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分钟消毒。
- 解读:种苗质量直接影响繁衍成功率。三年以上的种苗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可以有效杀灭附着在种苗上的病原菌,减少后期病害发生几率。
3. 种植密度
- 原文:每平方米种植不超过3株,株行距保持在20×30厘米。
- 解读:合理的种植密度确保了每株野山参都有足够的空间生长,避免因过度拥挤导致的竞争压力。这种布局也有利于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4. 日常管理
- 原文:定期检查植株生长状况,及时清除杂草并施加有机肥。
- 解读:定期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潜在问题如病虫害等,及时处理。有机肥的应用不仅提供了必需营养,还改善了土壤结构,有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
5. 采收标准
- 原文:当野山参主根直径达到2厘米以上时即可采收,但最晚不得超过种植后第7年。
- 解读:这一规定既保证了药材的质量,又考虑到了经济效益。过早采收会影响药效成分积累,而延迟采收可能导致植株老化甚至死亡。
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操作规程,可以提高野山参的人工繁衍成功率,同时保护自然资源,实现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