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食用向日葵杂交种制种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亲本选择与保存、播种、田间管理、去杂去劣、收获及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食用向日葵杂交种的生产与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ybrid Seed Production of Edible Sunflow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060—2021食用向日葵杂交种制种技术规程》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食用向日葵杂交种制种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食用向日葵杂交种的制种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定,包括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花期调控、病虫害防治、收获和种子处理等环节。以下从标准中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品种选择这一部分,标准要求选用通过审定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作为制种材料。这不仅保证了种子的质量,也提高了种植的成功率。同时强调要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种植结构,确保品种适应性和经济效益。
其次,在播种阶段,规定了适宜的播种时间和密度。例如,春播应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之间进行,而夏播则需在7月初完成。合理的播种时间能够有效避开不良气候条件的影响,提高植株生长发育质量。另外,推荐采用机械直播方式,行距保持在70-80厘米左右,穴距30-40厘米,每穴播种3-4粒种子为宜。
再者,关于花期调控措施,标准指出可通过调节母本与父本的播期差来实现最佳授粉效果。通常情况下,母本比父本晚播7-10天较为理想。此外,还提倡使用人工辅助授粉方法以增加结实率。当自然风力不足时,可以采取摇动植株或者释放蜜蜂等方式促进授粉。
另外,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建议采取农业综合防控策略,如轮作倒茬、清洁田园、培育壮苗等物理手段,并结合化学药剂喷洒来进行综合治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施用农药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过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及残留超标问题。
最后,在收获与种子处理过程中,标准明确了适时采收的重要性。一般而言,当花盘背面呈现黄褐色且茎杆变干时即可开始收获作业。收获后需及时晾晒脱粒,并对种子进行精选分级处理,确保入库保存的种子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综上所述,《DB15/T 2060—2021食用向日葵杂交种制种技术规程》从多个角度为食用向日葵杂交种的规范化生产提供了科学指导依据。通过对上述重点内容的学习掌握,不仅可以提升制种技术水平,还能促进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