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白刺花青贮、微贮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加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质量控制与管理、包装、标识、储存和运输。本文件适用于白刺花青贮、微贮饲料的加工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cessing of White Spine Flower Silage and Micro-silag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白刺花是一种重要的牧草资源,其青贮和微贮技术对于保障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DB52/T 1562-2021《白刺花青贮、微贮加工技术规程》为白刺花的加工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从标准中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原料采集部分,标准指出“白刺花应在开花前期或初期进行采收”。这一规定基于植物生长周期对营养成分的影响,此时白刺花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纤维素含量相对较低,有利于提高青贮饲料的质量。同时强调“采收时应避免泥土污染”,这有助于减少后续发酵过程中有害微生物的滋生,确保青贮过程顺利进行。
其次,在原料处理环节,“将白刺花切短至3-5厘米”是标准中明确要求的操作步骤。这样的处理方式能够增加原料表面积,促进水分蒸发和乳酸菌的快速繁殖,从而加快发酵进程并形成良好的厌氧环境。此外,“去除枯黄叶片及杂质”的操作也非常重要,因为这些部分不仅营养价值低,还可能携带病原菌,影响最终产品的安全性与品质。
再者,关于青贮窖的选择与使用,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青贮窖应建于地势高燥处,底部铺设厚度不低于30厘米的防渗材料。”这样做可以有效防止地下水渗入,保持窖内干燥,避免因湿度过大导致腐败菌大量繁殖而破坏青贮效果。另外,“每层填料厚度控制在20-30厘米,并压实”的做法,则是为了创造一个紧密的结构,减少空气残留量,促使有益菌如乳酸菌快速占据主导地位。
最后,在微贮添加剂的应用上,标准建议“每吨干物质添加0.2%-0.4%的乳酸菌制剂”。乳酸菌作为益生菌的一种,在微贮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通过代谢产生乳酸,降低pH值,抑制其他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延长保存期限。同时,还提到“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量”,体现了灵活性原则,使得该技术更具适应性。
综上所述,《白刺花青贮、微贮加工技术规程》从原料采集到成品储存等多个环节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建议,旨在帮助从业者掌握正确的方法,生产出高质量的白刺花青贮或微贮产品,进而推动当地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