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金属类可移动文物三维数据采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技术要求、数据处理及存储要求等。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金属类可移动文物的三维数据采集与数字化保护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3D Data Acquisition of Metal Movable Cultural Relic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4
国际标准分类号:07.10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260-2020《金属类可移动文物三维数据采集规范》是河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金属类可移动文物的三维数据采集工作。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金属类可移动文物”、“三维数据”等关键术语。例如,“金属类可移动文物”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或科学价值的金属制品,并且能够被移动。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数据采集提供了明确的对象范围。
数据采集设备与技术要求
在设备选择上,标准强调了设备的精度、分辨率以及适应性。比如,对于高精度需求的文物,建议使用结构光扫描仪,其精度应不低于0.05毫米。同时,还规定了设备的操作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确保采集过程不受外界因素干扰。
数据处理与存储
关于数据处理,标准指出采集后的点云数据需经过去噪、配准等预处理步骤,以保证数据质量。此外,所有采集到的数据应当按照统一格式保存,并建立完整的元数据记录,包括采集时间、地点、人员信息等内容,便于日后查阅和管理。
安全保护措施
为了保障文物安全,在整个采集过程中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这包括但不限于佩戴手套操作、设置隔离区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等。同时,任何涉及文物的操作都应由专业人员执行,并做好详细的书面记录。
以上是对DB13/T 5260-2020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有所帮助。通过遵循该标准,可以有效提升金属类可移动文物三维数据采集的质量与效率,同时也更好地保护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