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利水电工程渗漏检测的方法、程序及结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水库、大坝、水闸等水利水电工程的渗漏检测与评估。
Title:Specification for leakage detection in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93.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渗漏检测是确保工程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TCHES 143-2024《水利水电工程渗漏检测规程》作为最新发布的行业标准,对渗漏检测的技术要求、方法选择和实施流程进行了系统性规范。本文将以新老版本标准中关于“渗漏量计算方法”的差异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其变化背景、技术要点及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以期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
在TCHES 143-2012版中,渗漏量的计算主要采用“容积法”和“流量计法”两种方式,其中容积法适用于小型或临时性渗漏点的估算,而流量计法则用于较大规模或持续性渗漏的精确测量。然而,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传统方法在精度、适用范围和数据处理方面逐渐暴露出局限性。例如,容积法受人为操作影响大,重复性差;流量计法在复杂地形或高水头条件下难以稳定运行。
TCHES 143-2024在原有基础上引入了“多参数综合分析法”,强调通过多种检测手段的数据融合来提高渗漏量计算的准确性。该方法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容积法和流量计法,还增加了“示踪剂法”、“水位变化监测法”以及“遥感与GIS辅助分析”等新技术手段。这一调整使得渗漏量的评估更加全面,特别是在大型水库、堤坝等复杂工程中具有显著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新标准特别强调了“渗漏量计算应结合工程结构特性、地质条件和水文环境进行动态修正”。这意味着,在实际应用中,不能简单套用统一公式,而是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的特点进行参数调整。例如,在渗透性强的地层中,渗漏量可能随时间呈指数增长,此时应采用非线性模型进行计算;而在地下水位变化较大的区域,则需考虑水位波动对渗漏量的影响。
此外,新标准还对数据采集和记录提出了更高要求。所有检测过程必须使用具备校准资质的设备,并建立完整的原始数据档案,确保结果可追溯、可复核。这对工程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综上所述,TCHES 143-2024在渗漏量计算方法上的更新,不仅是技术手段的升级,更是对工程安全理念的深化。在实际应用中,技术人员应充分理解新旧标准的差异,灵活运用多种检测手段,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判断,才能真正发挥标准的指导作用,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