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海蜇、中国明对虾、缢蛏与红鳍东方鲀池塘混养的环境条件、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控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海蜇、中国明对虾、缢蛏与红鳍东方鲀的池塘混养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nd Polyculture - Part 7: Sea Jellyfish, Chinese White Shrimp, Geukensia demissa and Takifugu rubrip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2825.7—2021《池塘混养技术规程 第7部分:海蜇、中国明对虾、缢蛏与红鳍东方鲀》是一项专门针对特定水产品种混养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选址与池塘准备
选址要求
- 地形条件: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地方建设池塘。
- 水源质量:确保水源充足且无污染,符合相关水质标准。
池塘准备
- 在放苗前需清淤、消毒,并施基肥以培养天然饵料生物群落。具体操作包括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化学药物进行消毒处理。
放苗密度与管理
放苗时间
-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确定最佳投放时间,通常在春季水温回升至适宜范围内时进行。
放苗密度
- 海蜇:每亩投放约3000-5000尾;
- 中国明对虾:每平方米不超过50尾;
- 缢蛏:每平方米投放1000-1500粒;
- 红鳍东方鲀:每亩投放100-150尾。
饵料投喂
饵料选择
- 应根据各物种的需求合理搭配植物性和动物性饲料。例如,为促进缢蛏生长可增加硅藻类饵料的比例;而红鳍东方鲀则需要富含蛋白质的高质饲料。
投喂频率
- 新建池塘初期每天早晚各一次;随着养殖周期进展适当调整次数直至稳定期每周仅需一次即可。
日常管理
水质调控
- 定期检测溶解氧、pH值及氨氮含量等指标,必要时采取换水措施维持良好生态环境。
病害防治
- 坚持预防为主原则,定期巡查观察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隔离治疗并查明原因上报相关部门备案。
以上内容基于DB21/T 2825.7—2021标准中的核心要点进行了简要概述与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此类水产混合养殖活动的专业人士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