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压力性损伤风险预防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风险评估、预防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中压力性损伤的风险预防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prevention of pressure injury risk
中国标准分类号:C0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4270-2020《压力性损伤风险预防规范》是甘肃省发布的关于压力性损伤(通常称为压疮)预防的地方标准。该标准为医疗机构和护理机构提供了系统化的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以减少患者因长期卧床或坐位导致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标准明确了“压力性损伤”的概念,即由于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作用于皮肤及皮下组织所造成的局部损害。这一定义帮助从业者准确理解压力性损伤的本质,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2. 风险评估:标准要求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首次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重新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年龄、活动能力、营养状况、感觉功能等。例如,对于高风险患者,应每班次至少评估一次,而对于低风险患者,则可以适当延长评估间隔时间。
3. 皮肤检查:每日至少进行一次全身皮肤检查,特别是骨突部位如骶尾部、髋部、足跟等易受压区域。检查时应注意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以及是否存在破损等情况。发现任何异常情况都应及时记录并处理。
4. 体位变换:建议每隔2小时改变一次患者的体位,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造成局部持续受压。当患者处于半卧位时,上半身抬高的角度不宜超过30度,以免增加腹腔内压力进而影响血液循环。
5. 支撑面的选择与使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床垫或坐垫,如泡沫床垫、凝胶垫等,以分散身体各部位的压力。同时注意定期清洁维护这些辅助设备,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6. 营养支持: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维持正常体重,改善蛋白质合成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可考虑通过口服补充剂或者肠内营养等方式加以干预。
7.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有关压力性损伤的知识,包括发病机制、常见原因、预防方法等内容,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此外,还应对医护人员开展相关培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综上所述,《压力性损伤风险预防规范》从多个方面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指导原则,有助于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各项操作流程,不断优化护理服务模式,努力实现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