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小跨径桥梁工业化建造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设计要求、预制构件生产、施工安装及质量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中小跨径桥梁的工业化建造及相关工程活动。
Title:Applic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dustrialized Construction of Small and Medium Span Bridg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4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7-2020中小跨径桥梁工业化建造应用技术规程》是一部重要的地方标准,为中小跨径桥梁的工业化建造提供了系统性的技术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明确提出了“工业化建造”的概念,即通过工厂化生产构件、现场装配的方式进行桥梁建设。这一定义强调了预制件生产和现场组装的重要性,是实现桥梁建设高效、环保的关键。
关于设计要求,标准指出应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确保构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例如第4.1.2条明确规定,桥梁构件的设计应考虑运输和吊装条件,避免因尺寸过大导致施工困难。这要求设计师在初步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到实际操作中的各种限制因素。
材料选用方面,标准在第5章中对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规格等做出了具体规定。特别是第5.1.3条提到,当使用高性能混凝土时,其抗压强度不应低于C50,并且需要进行严格的耐久性测试。这一要求旨在提高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施工安装环节,第6章特别强调了预制构件的质量控制。根据第6.2.1条,所有出厂前的预制构件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尺寸偏差测量以及承载力试验等。只有符合要求的产品才能被允许进入施工现场。
此外,安全防护措施也是该标准关注的重点之一。第8章详细描述了施工期间应采取的各项安全保障措施,如设置围挡设施、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等。其中第8.3.2条特别提到,在高处作业区域应当安装防坠落装置,以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最后,在环境保护方面,标准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例如第9章建议施工单位尽量减少噪音污染,并妥善处理废弃物。第9.1.4条规定,在城市区域施工时,夜间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当地规定的时间段,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声水平。
综上所述,《DB34/T 7-2020中小跨径桥梁工业化建造应用技术规程》从设计到施工再到后期维护等多个方面为桥梁建设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对于推动我国桥梁建设行业向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