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数据质量评价的总体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流程。本文件适用于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对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数据质量进行评价和管理。
Title: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Open Public Information Resources Data Quality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952-2020《公共信息资源开放 数据质量评价规范》是福建省地方标准,旨在为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数据质量评价提供指导。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4.1 数据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要求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具体包括:
- 数据项齐全性:所有必要的数据项都应包含在内,不得缺失。
- 数据记录完整性:每个数据记录都应包含完整的字段信息,不能有部分字段为空或未填写。
- 数据关联完整性:相关联的数据之间应保持一致,避免出现逻辑上的矛盾。
例如,在人口普查数据中,如果某一条记录缺少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则该记录被视为不完整。同时,如果一个家庭成员的记录中缺少与家庭其他成员的关系信息,也会导致整个家庭记录的完整性受到影响。
4.2 数据准确性
数据准确性是指数据内容符合实际情况的程度。这包括:
- 数据值正确性:数据值应准确反映实际情况,无错误或偏差。
- 数据格式正确性:数据应以规定的格式存储,如日期格式应为YYYY-MM-DD。
- 数据单位一致性:同一类数据应使用相同的计量单位,如长度统一用米或千米表示。
举例来说,若某一气象站记录的温度为-273.15℃(绝对零度),显然这是一个不可能的情况,表明数据存在错误。此外,如果某个地区的GDP数据单位在不同年份中时而用亿元时而用万元表示,则会导致数据分析困难。
4.3 数据及时性
数据及时性要求数据应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更新和发布。具体包括:
- 数据采集时间:数据采集的时间点应尽可能接近实际发生的时间。
- 数据更新频率:根据数据类型的不同,设定合理的更新周期。例如,天气预报数据可能需要每天更新一次,而长期统计数据则可以按季度或年度更新。
例如,交通流量数据应当实时更新,以便用户能够获得最新的路况信息。而对于历史事件的研究数据,其更新频率则可以根据研究需求适当延长。
4.4 数据可用性
数据可用性强调数据易于获取和使用的程度。这包括:
- 数据可访问性:数据应通过公开渠道方便地获取,如官方网站、API接口等。
- 数据可理解性:数据应附带清晰的元数据说明,帮助使用者正确理解和使用数据。
- 数据互操作性:数据应遵循标准化的格式和技术规范,便于与其他系统集成。
比如,政府公开的数据平台应该提供简单易懂的操作指南,让普通民众也能轻松下载和处理所需数据。同时,数据格式应兼容主流软件工具,减少技术门槛。
4.5 数据安全性
数据安全性涉及保护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泄露或其他损害。具体措施包括:
- 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
- 权限管理: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特定数据。
- 备份与恢复:定期备份数据,并制定有效的灾难恢复计划。
例如,医疗健康数据属于高度敏感信息,必须采取严格的加密措施来保护患者隐私。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机制,以防数据丢失或损坏。
以上是对DB35/T 1952-2020标准中部分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希望对您理解和应用该标准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