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杉木采穗母树园地选择、栽植、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穗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杉木采穗母树的培育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Scion Mother Tre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杉木采穗母树培育技术规程》(DB35/T 1946-2020)是由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省级地方标准,该标准对杉木采穗母树的培育过程进行了规范。以下将从标准中的关键条款出发,对其核心内容进行深入解析。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明确指出“采穗母树”是指经过特殊培育用于提供优良遗传品质插穗的树木。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确保了培育工作的科学性和一致性。
其次,在环境条件要求中,标准强调了选址的重要性。要求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且无污染的地块作为培育基地,并且需要具备适宜的气候条件,如年平均气温在15℃至25℃之间,降水量适中等。这些条件直接影响到杉木母树的生长发育及最终插穗的质量。
再者,在苗木选择与处理环节,标准规定应选用健康强壮的一年生或两年生实生苗作为基质材料。同时,在移栽前需对苗木根系进行修剪处理,去除病弱根须,保证移植后能够快速恢复生机并促进新根系发展。
此外,关于栽培管理措施,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施肥方案:在幼苗期以氮肥为主促进叶片生长;进入速生期则增加磷钾肥比例以增强抗逆性;成熟期适当减少肥料施用量避免徒长影响结果质量。另外还建议定期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并采取适当的遮阴措施防止强光灼伤叶片。
最后,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标准提倡采用综合防控策略,包括物理方法(如人工捕捉害虫)、生物手段(利用天敌控制害虫数量)以及化学药剂使用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等原则来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同时有效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
综上所述,《杉木采穗母树培育技术规程》通过系统化的技术指导为提高杉木种质资源保护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它不仅涵盖了从选地建园到后期维护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体现了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于推动我国林业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