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百香果(西番莲)病毒检测的术语和定义、样品采集与处理、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百香果(西番莲)病毒的检测与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Virus Detection of Passion Fruit (Passiflor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943-2020《百香果(西番莲)病毒检测技术规程》是一项福建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百香果病毒的检测工作。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百香果(西番莲)主要病毒病害的检测,包括黄瓜花叶病毒、番茄斑萎病毒等。此范围明确了标准适用的对象和目的,确保检测工作的针对性。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引用了多个国内外相关标准,如GB/T 6682关于实验室用水的规定,ISO/IEC 17025关于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等。这些引用文件为百香果病毒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质量保证依据。
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百香果”、“病毒”、“PCR”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PCR”被定义为聚合酶链式反应,一种用于扩增特定DNA片段的技术。准确的术语定义有助于避免误解,保障检测过程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检测方法
标准规定了多种检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等。其中,qPCR因其高灵敏度和特异性成为推荐的主要检测手段之一。此外,还强调了样品采集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以减少外界污染。
样品处理与保存
样品处理部分指出,新鲜叶片是最理想的取样部位,并应在采样后立即置于液氮中快速冷冻或直接使用液氮研磨。对于长期保存,则需将样品置于-80℃冰箱内。正确的样品处理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病毒核酸的完整性,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结果分析与报告
检测结果的判定依据是阈值循环数(Ct值),通常情况下,Ct值低于设定阈值时视为阳性。报告应当包含详细的检测信息,如样本编号、检测日期、使用的试剂盒型号等,并由授权签字人签署确认。这样可以保证检测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百香果(西番莲)病毒检测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样品采集到最终报告出具全过程的技术要求,而且特别注重细节管理,力求实现高效精准的病毒检测目标。这对于促进百香果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