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生产中化肥减施增效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包括土壤管理、施肥原则、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控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水稻种植区域的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应用与指导。
Title:Rice Fertilizer Reduction and Efficiency Enhancement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水稻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规程》(DB41/T 2053-2020)是由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旨在指导水稻种植过程中合理减少化肥使用量并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技术规范。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施肥原则:该标准强调“测土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的原则。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土壤测试结果来确定具体的施肥方案,并确保氮、磷、钾等养分之间的比例适当。这种做法可以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 基肥施用:规定基肥应占总施肥量的60%-70%,并且应在整地前均匀撒施。这样做是为了保证作物在整个生长周期内都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
3. 追肥管理:追肥通常分为分蘖肥、穗肥和粒肥三个阶段施用。其中,分蘖肥应在移栽后7-10天内施用,穗肥则是在抽穗前15-20天进行,而粒肥一般安排在灌浆期。每种肥料的具体用量需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及田间长势灵活调整。
4. 有机肥的应用:鼓励将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作为基肥的一部分加入到栽培体系中。这不仅能够补充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还能促进微生物活动,增强土壤肥力。
5. 水肥一体化技术:提倡采用滴灌、喷灌等方式实施水肥一体化管理,这样既能节省水资源又能提高肥料吸收效率。特别是在干旱地区或者灌溉不便的地方,这种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6. 病虫害综合防治:除了注重化学肥料的科学使用外,还应该结合生物防治手段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因防治病虫害而增加额外的化肥投入。
7. 监测与评估机制:要求定期对田间的作物生长状况以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调整。此外,还需建立长期跟踪记录制度,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以上措施,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还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希望广大农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这一标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更加高效合理的施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