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实验动物配合饲料的养分要求、卫生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实验动物配合饲料的生产、检验和监督管理。
Title:Laboratory Animal - Nutritional and Hygiene Requirements for Compound Feed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808-2020 实验动物配合饲料养分与卫生要求》是北京市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实验动物配合饲料的质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营养成分指标
# 1. 蛋白质含量
标准规定不同种类实验动物所需蛋白质含量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大鼠和小鼠,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20%;而对于兔类,则要求达到16%-18%之间。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种类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不同,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
# 2. 脂肪含量
脂肪作为能量来源之一,在饲料中也占有一定比例。标准指出,所有实验动物配合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应在4%-8%范围内。这一范围既能提供足够的能量支持,又不会因脂肪过多而引起肥胖等问题。
# 3. 粗纤维含量
粗纤维有助于维持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标准建议粗纤维含量控制在3%-5%之间,这样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等情况发生。
二、水分含量
水分是衡量饲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标准规定实验动物配合饲料的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2%,过高的水分会导致饲料发霉变质,影响动物健康。
三、卫生指标
# 1. 微生物污染
为了保证实验动物的安全性,标准对微生物污染设定了严格限制。比如沙门氏菌不得检出;大肠杆菌数每克不得超过100个单位等。这些规定能够有效避免因微生物感染而导致的疾病传播问题。
# 2. 毒素残留
饲料中可能存在某些有害物质如黄曲霉毒素B1等,它们会对实验动物造成伤害甚至死亡。因此,标准要求这些毒素残留量必须低于允许的最大限值。
四、其他注意事项
除了上述内容外,标准还强调了标签标识的重要性,要求生产企业准确标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相关信息,并且鼓励采用可追溯系统来管理整个生产流程。此外,还提倡使用环保型包装材料以减少环境污染。
总之,《DB11/T 1808-2020 实验动物配合饲料养分与卫生要求》为实验动物提供了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案,对于提高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