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运营公路边(滑)坡监测的技术要求、监测内容、监测方法、数据处理与分析、预警及信息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内已投入运营的公路边(滑)坡的监测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of Roadside (Sliding) Slopes in Operation - DB61T 1287-2019
中国标准分类号:P43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287-2019《运营公路边(滑)坡监测技术规范》是陕西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公路边坡和滑坡的监测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款出发,进行深入解读。
3.2 监测点布设原则
监测点应根据边坡或滑坡的规模、类型、地质条件以及可能影响范围合理布设。特别强调了在潜在滑动面附近设置监测点的重要性,这有助于及时捕捉到变形信息。此外,还应考虑交通状况及施工便利性等因素,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5.1 初始观测
初始观测是后续动态监测的基础。规定了首次观测需记录所有监测点的位置坐标、高程等基本数据,并且要连续观测至少三个周期,以确定基准值。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因偶然因素导致误判,提高数据准确性。
6.2 数据采集频率
对于不同类型的边坡或滑坡,其数据采集频率有所不同。例如,处于稳定状态下的边坡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而对于存在明显变形迹象的,则需要增加至每周甚至每日一次。这种分级管理方式既保证了重点部位得到足够关注,又不会造成资源浪费。
7.1 预警指标设定
预警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位移速率、累计位移量等参数。当某一点的位移速度超过限定值时,即视为达到预警级别,此时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同时,还需结合气象预报信息综合判断风险等级,以便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准备。
总结
DB61/T 1287-2019不仅明确了监测工作的具体流程和技术细节,还特别注重实际操作中的灵活性与安全性。通过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设计,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由自然灾害引起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希望各相关单位能够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共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