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峨眉山茶栽培的产地环境、茶园建立、土肥水管理、树冠培养与修剪、病虫害防治及采摘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峨眉山茶的栽培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 Emei Mountain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11/T 3-2020《地理标志产品 峨眉山茶 栽培技术规程》是由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制定的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峨眉山茶的栽培技术要求。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峨眉山茶的栽培。这意味着只有在特定地理区域内按照此标准种植的茶叶才能被称为“峨眉山茶”。
二、术语和定义
1. 峨眉山茶:产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四川峨眉山市境内及其周边特定区域内的茶树鲜叶原料加工而成的产品。
2. 特定区域:指峨眉山市及其周边地区,具体边界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确定。
三、栽培环境条件
1. 海拔高度:应在300米至1500米之间。这一范围内的海拔高度有利于茶树生长,确保茶叶品质。
2. 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16℃左右,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80%左右。这些气候条件为茶树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3. 土壤条件:土壤类型以黄壤、红黄壤为主,pH值4.5至6.5。这种酸性土壤适合茶树根系发育。
四、品种选择与繁殖
1. 品种选择:应选用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且品质优良的本地特色品种。如福鼎大白茶、蒙顶黄芽等。
2. 繁殖方法:主要采用扦插繁殖法。扦插时间一般在春季或秋季,插穗长度约为10厘米,保留2-3个节间即可。
五、茶园建设
1. 园地选择:园地应选在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坡地或平地。避免低洼积水处。
2. 整地施肥:整地时要深翻土地,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用量不少于2000公斤。
3. 种植密度:行距1.5米,株距0.3米。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六、田间管理
1. 中耕除草:每年进行2-3次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透气。
2. 施肥管理:追肥分三次进行,分别在春茶采摘后、夏茶采摘后和秋茶采摘后。每次追肥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3. 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可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
七、采摘与加工
1. 采摘时间:春茶一般在清明前后开始采摘,夏茶在立夏前后采摘,秋茶则在寒露前后采摘。
2. 采摘标准:应做到及时采摘,嫩度适中。春茶以一芽一叶为主,夏茶以一芽二叶为主,秋茶以一芽三叶为主。
八、质量检验
1. 感官指标:包括色泽、香气、滋味等方面。优质峨眉山茶应具有鲜明的花香或果香,滋味醇厚甘甜。
2. 理化指标:水分含量不超过7%,水浸出物含量不低于30%。这些指标反映了茶叶的基本品质。
九、包装与贮藏
1. 包装材料:应使用无毒、无害、清洁的包装材料。包装上需标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
2. 贮藏条件: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温度控制在20℃以下,相对湿度控制在65%以下。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地理标志产品 峨眉山茶 栽培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茶园建设到成品茶生产的全过程,还特别强调了对生态环境和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这对于提升峨眉山茶的品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