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普陀佛茶加工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普陀佛茶的加工生产和质量管理。
Title:Putuo Fo Tea Part 2: Processing Technology
中国标准分类号:X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普陀佛茶是浙江舟山地区的一种特色茶叶,其加工技术在DB3309/T 66.2-2018标准中有明确规定。该标准第二部分详细描述了普陀佛茶的加工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是对其中关键条文的解读。
一、鲜叶采摘
标准指出鲜叶应于清晨或上午采摘,要求芽叶完整、匀净且无损伤。采摘时需注意避开雨天和露水未干时,以保证原料质量。同时强调不同等级的茶叶对鲜叶嫩度的要求不同,高级别茶需要更细嫩的芽叶。
二、摊放处理
鲜叶采摘后需及时摊放在清洁卫生的环境中进行适度摊放。摊放厚度不宜超过5厘米,时间控制在4至6小时之间。目的是散发部分水分并使叶片柔软,有利于后续加工。摊放过程中要避免阳光直射和污染。
三、杀青工艺
采用锅式杀青方式,温度控制在180℃至220℃之间。投叶量根据锅体大小确定,一般为每锅0.5至1千克。杀青时间约1至2分钟,以芽叶颜色转暗绿、青草气消失为准。此过程对保持茶叶色泽和香气至关重要。
四、揉捻成型
杀青后的茶叶趁热进行揉捻,压力轻重需适中。初揉时间为5至8分钟,解块后再进行复揉,直至达到理想条索形状。揉捻有助于破坏细胞结构,促进内含物质外溢,形成良好口感。
五、干燥定型
干燥分为初烘和足干两个阶段。初烘温度控制在80℃至100℃,时间约为15至20分钟;足干则降低至50℃至60℃,持续30分钟左右。整个干燥过程需均匀缓慢进行,确保成品茶含水量低于6%。
六、品质检验
成品茶需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包括感官审评、理化指标测定等环节。感官审评重点关注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五个方面;理化指标则涵盖水分含量、灰分比例等项目。只有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品才能出厂销售。
以上就是DB3309/T 66.2-2018中关于普陀佛茶加工技术的重要条文解读,希望对您了解这一传统名茶的制作工艺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