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厚壳贻贝苗种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亲贝选择与培育、采苗、苗种培育及病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厚壳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的苗种生产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eed Production of 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9/T 65-2018《厚壳贻贝苗种生产技术规范》是浙江省舟山市为规范厚壳贻贝人工育苗及苗种培育过程中的操作程序、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而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对其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厚壳贻贝(学名:Mytilus edulis)在人工可控环境下的苗种生产。这明确了标准的应用领域,即仅限于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的厚壳贻贝苗种生产活动,而不涉及自然海区的野生资源保护或增殖放流等内容。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厚壳贻贝”、“亲贝”、“稚贝”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厚壳贻贝”是指生活在温带海域的一种双壳类软体动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亲贝”指的是达到性成熟阶段用于繁殖的个体;“稚贝”则是指刚孵化出来尚未完全适应环境的小型贝类。这些定义有助于从业者准确理解相关概念,避免因术语歧义导致的技术误解。
三、生产设施与设备
标准要求生产单位应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但不限于育苗池、沉淀池、过滤系统以及水质监测装置等。其中,育苗池的设计需考虑到水体交换效率、光照条件等因素,以满足厚壳贻贝生长发育的需求。此外,还应当定期维护保养各类机械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这对于保证整个生产流程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四、亲贝选择与处理
亲贝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后代苗种的品质。根据标准规定,在挑选亲贝时应优先考虑那些健康状况良好、体型匀称且已进入生殖周期的个体。同时,还需对选中的亲贝实施适当的暂养措施,如调整盐度、温度等参数,促使它们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受精成功率。
五、幼虫培养
幼虫期是厚壳贻贝生命周期中最脆弱的一个阶段,因此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水质管理:保持适宜的pH值、溶解氧浓度以及营养盐水平。
2. 饵料供给:提供丰富多样且易于摄取的食物来源,比如单细胞藻类。
3. 环境调控:维持稳定的温度变化范围,并适当增加水流速度促进新陈代谢。
六、稚贝附着与成长
当幼虫发育至一定阶段后会开始寻找合适的基质附着,此时应及时投放预先准备好的附着板或其他载体材料。随着稚贝逐渐长大,还需要逐步扩大养殖密度并加强日常巡查工作,及时清除病弱个体以免影响整体成活率。
七、质量检验与验收
成品苗种出厂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程序,主要包括外观检查、体重测量以及存活率评估等内容。只有符合国家标准GB/T 19749-2005《海洋贝类苗种质量分级》规定的各项指标要求的产品才能被认定为合格品予以出售。
综上所述,《厚壳贻贝苗种生产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从亲贝选择到最终产品交付全过程的技术要点,同时也强调了科学管理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性。希望广大从事该行业的人员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本标准,共同推动我国厚壳贻贝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