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海岛困难立地造林的技术要求,包括立地条件评价、造林设计、苗木选择、栽植技术、抚育管理及成效评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海岛地区困难立地的造林工程及相关生态修复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fforestation on Difficult Sites of Islan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海岛困难立地造林技术规范》(DB3309/T 64-2018)是一项专门针对海岛特殊环境制定的技术标准,旨在指导在海岛这种土壤贫瘠、风大盐重等恶劣条件下开展造林工作。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舟山市及其附近海域岛屿的困难立地造林活动。对于“困难立地”,是指那些由于地形复杂、土壤贫瘠、水分缺乏或盐碱化严重等因素而难以生长植物的土地类型。标准中明确了相关专业术语如“抗风树种”、“耐盐树种”等具体含义,这对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造林前准备
1. 调查与规划:要求对拟造林区域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包括但不限于土壤类型、地下水位高度、植被覆盖状况以及气候条件等。基于调查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造林方案。
2. 苗木选择:强调选用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的本地树种作为主要造林材料,并且要确保苗木健康无病虫害。此外还特别指出,在选择树种时应考虑其是否具备良好的抗风性和耐盐性。
三、造林施工
1. 整地方式:鉴于海岛地区土层薄、石头多的特点,推荐采用鱼鳞坑式或水平阶式整地方法。这样既能有效保持水土又能为树木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
2. 栽植密度:根据不同树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栽植密度,既要保证初期有足够的光照和养分供给,也要考虑到后期林分郁闭度的要求。
3. 抚育管理:包括定期除草松土、灌溉施肥以及防治病虫害等内容。特别是在幼苗期要加强保护措施防止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的影响。
四、后期维护
1. 监测评估:建立长期跟踪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各阶段生长情况并作出相应调整。
2. 更新改造:当发现部分区域出现衰退现象时应及时采取补植或其他修复手段恢复生态功能。
3. 防火防盗:加强安全意识教育,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减少火灾隐患,同时做好防盗工作保障造林成果不受损失。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海岛困难立地造林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维护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为提高海岛造林成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