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的技术要求、方法和步骤,包括资料收集与整理、频率分析、公式拟合及验证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的编制及相关规划设计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Storm Intensity Formula
中国标准分类号:P54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技术规范》(DB15/T 2040—2020)是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为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的编制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该标准适用于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的制定,对于提升城市排水系统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第3章 术语和定义
本章对暴雨强度、设计降雨强度、重现期等关键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其中,“暴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从天空降落到某一面积上的雨水深度,单位通常为mm/min或L/(s·ha)。“重现期”则是指某量级的暴雨在多年期间平均出现一次的时间间隔。这些术语的准确理解是开展暴雨强度公式研究的基础。
第5章 数据收集与处理
第5.1条规定了数据收集的内容应包括降水记录、地形地貌特征、土地利用类型等多方面信息。第5.2条强调了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要求剔除异常值并确保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这一环节直接关系到后续模型构建的准确性,因此需要严谨对待。
第7章 公式形式选择
根据第7.1条,推荐采用幂函数形式作为暴雨强度公式的表达方式。这种形式简单直观,便于实际应用。同时,第7.2条指出,在确定具体参数时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如气候条件、城市规模等因素综合考虑。
第8章 参数估计方法
第8.1条介绍了最小二乘法作为主要的参数估计手段,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减少观测误差的影响。此外,第8.3条还提到可以使用最大似然估计法来进一步优化参数选择过程。通过对比不同方法的结果,可以提高公式的拟合精度。
第9章 检验与验证
按照第9.1条的要求,编制完成后需对公式进行全面检验。这包括理论分析、实例测试等多个方面。特别是第9.2条特别强调了需要选取多个典型年份的数据进行独立验证,以保证公式的普适性和稳定性。
以上是对《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技术规范》中几个核心章节的重点解读。遵循这些规定不仅有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暴雨强度公式,还能更好地服务于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