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的基本原则、工作程序、技术要求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评估、管控与修复活动。
Title:Risk Management and 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Cultivated Land Soil - General Princip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2263.1-2020《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 总则》是广东省地方标准,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风险管控和修复提供了技术指导。以下选取了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5.1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该条款要求对耕地土壤进行详细的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等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以及重金属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及其分布情况。通过全面调查,可以准确掌握土壤污染状况,为后续的风险评估和管控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6.2 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是制定有效管控和修复方案的前提。本标准推荐使用基于风险的评估方法,包括暴露评估、毒性评估和风险表征三个步骤。其中,暴露评估关注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的可能性,如食物链传递、扬尘吸入等;毒性评估则是评估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程度;风险表征则是综合上述两方面的结果,确定具体的污染风险水平。
7.1 风险管控措施
根据土壤污染程度和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风险管控措施。对于轻度污染的耕地,可以通过调整种植结构,选择种植重金属累积能力低的作物来降低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传递的风险。中度至重度污染的耕地,则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如实施植物萃取、客土法或固化/稳定化技术等,以减少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
8.1 修复效果评估
修复工程完成后,必须进行修复效果评估。评估应包括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生态恢复情况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评估结果需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确保修复后的土壤能够安全用于农业生产或其他用途。
以上条款涵盖了从调查到评估再到具体实施的全过程,体现了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理念,对于保障耕地土壤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