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总体原则、主要病虫草害识别、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水稻生产过程中病虫草害的绿色防控。
Title:Rice Disease, Insect and Weed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8/T 051-2018《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是一项针对浙江省衢州市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该标准适用于衢州市行政区域内水稻病虫草害的绿色防控工作。标准中明确了“绿色防控”的概念,即以生态调控为基础,结合物理、生物等非化学手段,辅以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农药,达到控制病虫草害的目的,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病虫草害监测
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包括田间调查制度和预警机制。种植户应定期巡查稻田,记录病虫害发生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并及时上报当地植保部门。对于杂草,需采用目测法评估其密度和覆盖度。一旦发现重大病虫害暴发趋势,应及时发布警报信息,指导农户采取相应措施。
三、预防措施
1. 选用抗病品种:优先选择经国家或省级审定的优质高产品种,确保种子纯度达到98%以上。
2. 健康栽培管理:实行轮作休耕制度,避免连作;合理密植,保持适宜的水层深度;施足基肥,平衡追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3. 生态调控:利用天敌昆虫如赤眼蜂防治螟虫,种植诱集植物吸引害虫天敌,设置黄色粘板捕捉蚜虫等小型害虫。
四、化学药剂使用原则
当绿色防控手段不足以控制病虫草害时,可适量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 根据病虫草害种类及危害程度确定用药量;
- 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延缓抗性产生;
- 避免在抽穗扬花期喷洒杀虫剂,以免影响授粉结实;
- 施药后注意观察效果,必要时进行补治。
五、杂草防除
提倡采用机械除草与人工拔除相结合的方式,在插秧前彻底清除田间杂草。插秧后至分蘖末期,可使用封闭型除草剂抑制杂草萌发;拔节孕穗期若仍有杂草残留,则需精准定位并局部处理。整个生育期内要保持田面干净整洁,防止杂草争抢养分水分。
六、废弃物处置
所有包装物、废弃药械等均不得随意丢弃,应回收集中处理。鼓励采用可降解材料制作包装袋,并推广使用环保型喷雾器等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七、培训宣传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农民对绿色防控理念的认识水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标准落地实施。
总结起来,《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为实现水稻生产全程绿色化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指南。它不仅有助于减轻环境污染压力,还能提升农产品品质,促进可持续发展。各地可根据自身条件参照执行,并不断创新完善适合本地特色的防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