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杯蕈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及采后处理、生产档案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大杯蕈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Big Cup Mushroo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大杯蕈生产技术规程》(DB3308/T 045-2018)是浙江省衢州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用于规范大杯蕈的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范围与适用对象
该标准适用于衢州市范围内大杯蕈的栽培管理,包括从菌种制作到采收全过程的技术指导。这确保了所有参与大杯蕈生产的单位和个人能够遵循统一的操作规范,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生产环境条件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适宜大杯蕈生长的环境参数:温度应保持在15℃至25℃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85%以上,光照强度不宜过高以避免影响子实体发育。这些指标为种植者提供了明确的参考依据,有助于创造最佳的生长条件。
菌种选择与处理
关于菌种的选择,标准强调必须选用经过认证且无病虫害感染的优质品种,并且在接种前需对菌袋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此外,还要求定期检测菌种活力,确保其处于健康状态,这对于保障后续栽培的成功率至关重要。
栽培基质配比
对于栽培基质的要求,标准给出了具体的配方建议:木屑占70%,稻草占20%,其余10%可添加适量的麸皮或其他营养物质。这种科学合理的配比不仅能满足大杯蕈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还能有效控制成本。
管理措施
在日常管理方面,标准提出了许多实用性的建议。例如,在发菌期间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当子实体开始分化时,则需要适当降低温度并增加空气湿度;同时还要密切关注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防治。
收获与贮藏
最后,在收获阶段,标准指出应在子实体完全展开但尚未开伞时及时采摘,这样可以保证产品的鲜嫩度及口感。另外,在贮藏过程中应注意密封包装,并存放在低温干燥环境中,以延长保鲜期。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介绍可以看出,《大杯蕈生产技术规程》涵盖了整个生产链条上的各个环节,为实现高效、安全的大杯蕈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从业者都可以从中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