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杏鲍菇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设施与设备、菌种要求、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产后处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杏鲍菇的生产及管理过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leurotus eryngii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11T 111─2020《杏鲍菇生产技术规范》是浙江省丽水市发布的关于杏鲍菇栽培的技术标准。以下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
标准规定应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抗逆性强、产量高且品质好的优良品种。比如推荐使用L901等经过审定的品种。这主要是为了确保栽培出的杏鲍菇具有良好的生长性能和商品价值,同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二、培养料配制
要求采用新鲜、无霉变的原料如棉籽壳、玉米芯等作为主料,辅以适量麦麸、石膏粉等营养物质。pH值控制在5.5-6.5之间。合理的培养料配方可以为菌丝体提供充足养分,促进其健壮生长。
三、灭菌处理
明确规定高压灭菌温度需达到121℃并持续2小时以上。这是为了彻底杀灭培养料中的所有微生物,防止杂菌污染影响后期菌丝发育。
四、接种管理
强调接种室要保持清洁卫生,接种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建议每瓶原种可接20-25袋栽培种,这样既能保证菌种质量又有利于后续大规模生产。
五、出菇环境调控
指出出菇期间温度宜维持在12-18℃范围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之间,并定期通风换气。适宜的环境条件有助于提高子实体分化率及产品质量。
六、采收标准
明确指出当菌盖尚未完全展开而菌褶尚未释放孢子时即可采收。此时采摘不仅能够获得较高营养价值的产品,还能避免过熟导致品质下降。
以上几点只是整个标准内容的一部分精华所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通过遵循该标准,可以有效提升杏鲍菇生产的标准化水平,保障产品质量稳定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