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绿化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及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绿化的建设和管理。
Title:Guidelines for Campus Greening Construc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Kindergarte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11T 100─2019 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绿化建设指南》是一项针对校园绿化建设的地方标准,旨在为学校提供科学合理的绿化规划与建设指导。以下将对其中一些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基本原则
该标准强调校园绿化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学生健康和学习环境的改善。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确保植物的选择既安全又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例如,禁止使用有毒、有刺或容易引发过敏反应的植物种类。
二、绿化覆盖率要求
根据标准规定,中小学及幼儿园的绿化覆盖率需达到一定比例。对于不同类型的学校,具体的覆盖率指标有所差异。比如普通小学的绿化覆盖率不应低于35%,而寄宿制中学则要求更高,至少要达到40%以上。这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还能够有效降低夏季温度,提高空气质量。
三、植物选择与配置
在植物的选择上,优先选用本地适应性强、易于养护且美观大方的树种。如银杏、桂花等常见于江南地区的树木被推荐用于校园内种植。同时,考虑到儿童活动区域的安全性,在这些地方不宜栽植高大的乔木或者带刺的灌木丛。此外,还提倡适当搭配四季开花植物,以保持校园全年都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四、设施配套
除了植被本身的布置外,还需注意相关配套设施的设计。包括但不限于步行道、休息亭、座椅等休闲娱乐设施的位置安排。这些设施应当方便师生使用,并且要融入整体景观之中,避免破坏自然美感。另外,设置足够的照明设备也是必要的,特别是在夜间开放的区域,确保师生出行安全。
五、维护管理
最后一点非常重要的是关于后期维护工作的规范。学校需要建立专门的绿化管理小组负责日常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以及其他突发状况。定期修剪枝叶、清理枯萎落叶等常规操作同样不可忽视。通过持续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长久维持一个优美整洁的校园绿化环境。
综上所述,《DB3311T 100─2019 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绿化建设指南》为我们提供了全面而细致的操作指引,从设计理念到具体实施细节都给出了明确建议。遵循这一标准有助于打造更加舒适宜人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