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道路交通文明劝导志愿服务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控制及评价改进。本文件适用于城市道路交通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Title:Specification for Urban Road Traffic Civilized Persuasion Volunteer Serv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A80
国际标准分类号:01.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11/T 71—2017《城市道路交通文明劝导志愿服务规范》是一项地方性技术标准,旨在规范城市道路交通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这项标准对志愿者的行为准则、服务内容、操作流程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于提升城市交通文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该标准强调了志愿者的基本要求。根据标准规定,志愿者需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条件,能够胜任户外工作环境。同时,志愿者应接受必要的培训,熟悉交通规则及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在服务过程中能正确引导行人和车辆遵守交通秩序。例如,第4.1条明确指出:“志愿者应经过岗前培训,掌握基本的交通指挥手势和礼貌用语。”
其次,在服务内容方面,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工作任务。志愿者需要协助交警维护路口交通秩序,劝阻不文明行为,如闯红灯、乱穿马路等。此外,还承担着宣传交通安全知识的责任,向市民普及正确的出行方式。比如,第5.2条规定:“志愿者应在早晚高峰时段加强巡逻,及时发现并制止违反交通信号灯的行为。”
再者,标准对服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志愿者在执行任务时要注意自身安全防护,穿着统一标识的服装,并携带必要的装备。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服务态度,做到耐心细致地解答群众疑问。第6.1条提到:“志愿者应当注意个人形象整洁,佩戴明显标志,避免与服务对象发生争执。”
最后,标准还特别关注了服务质量评估机制。通过定期考核和反馈机制来检验志愿者的工作成效,促进服务水平持续改进。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志愿者的积极性,也能保证整个志愿服务体系的有效运转。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交通文明劝导志愿服务规范》从多个维度为志愿者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指南,为构建和谐有序的城市交通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希望每位参与者都能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共同营造更加文明美好的城市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