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单季晚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主要病虫害种类、监测与预警、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及效果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单季晚稻生产中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Control of Diseases and Pests in Single-Season Late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单季晚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3305/T 176-2020)是指导水稻种植过程中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标准。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强调了农业防治的重要性。根据标准要求,要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安排播期,以避开主要病虫害的发生高峰期。例如,在播种时间上,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病虫害发生规律,适当调整播种日期,使稻苗生长阶段尽量不与病虫害高发期重叠,从而降低病虫害侵袭的风险。
其次,物理机械防治也是标准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标准提倡使用频振式杀虫灯等物理诱杀设备来控制害虫数量。这种设备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线吸引害虫,然后利用高压电网将其消灭,既能有效减少害虫基数,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此外,还可以采用防虫网覆盖栽培技术,防止害虫进入田间危害作物。
再者,生物防治措施同样被纳入该标准体系内。具体来说,可以利用天敌昆虫如赤眼蜂、捕食螨等自然天敌来抑制害虫种群的增长;同时推广使用微生物源农药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生物制剂来进行病虫害治理。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而且对环境友好,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最后,标准还特别提到要加强田间管理,包括科学施肥、灌溉以及及时清除杂草等工作。良好的田间管理不仅可以增强植株自身抵抗力,还能为其他防控手段创造有利条件。比如,适时适量施用有机肥或缓释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稻苗健壮成长;合理的水分管理则有利于保持适宜的小气候环境,不利于某些喜湿性病原物繁殖扩散。
综上所述,《单季晚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3305/T 176-2020)从多个角度出发,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全面系统的绿色防控方案。通过实施上述各项措施,可以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