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江苏省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外照射在线监测系统的设置要求、技术性能、安装与调试、维护与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医疗机构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外照射在线监测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
Title:Setting Specification for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of External Irradiation in Radiotherapy Workpla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63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907—2020《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外照射在线监测系统设置规范》是江苏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放射诊疗工作场所中用于监控外部辐射的在线监测系统的配置与使用。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及其详细解读:
4.1 监测系统位置的选择
原文: 监测探头应安装在距离地面高度1米至1.5米之间,并且要避开直接暴露于自然光和强电磁干扰的地方。
解读: 这一规定确保了监测设备能够准确反映环境中工作人员可能接触到的实际辐射水平。选择合适的高度可以避免儿童或宠物对设备造成干扰,同时防止因过高或过低而导致测量误差。远离自然光和电磁干扰有助于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5.2 数据传输要求
原文: 系统需具备实时数据上传功能,数据传输频率不低于每分钟一次,并保证网络连接稳定。
解读: 实时数据上传对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至关重要。设定最低传输频率为每分钟一次,可以在保证效率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网络负担。稳定的网络连接则是实现持续可靠监测的基础条件。
6.1 校准周期
原文: 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校准检查,包括零点漂移测试、线性响应验证等项目。
解读: 定期校准是保障监测结果真实可靠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执行这些校准程序,可以有效检测并修正由于长时间运行导致的仪器偏差问题,从而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支持。
7.1 报警阈值设定
原文: 报警阈值应当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合理设定,在正常操作条件下不应触发报警信号。
解读: 合理设置报警阈值能够避免频繁误报,减轻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提高了真正紧急状况下的响应速度。这需要结合实际使用环境及设备性能来综合考量确定。
以上内容仅为该标准部分内容的重点摘录与分析,全面理解和应用还需参考完整文件。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