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岱衢族大黄鱼围网养殖的场地选择、设施要求、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岱衢族大黄鱼的围网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closure Culture of Large Yellow Croaker (Pseudosciaena crocea) of Daiqu Strai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岱衢族大黄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水鱼类之一,其围网养殖技术对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DB3302/T 163-2018《岱衢族大黄鱼围网养殖技术规范》为科学开展围网养殖提供了依据。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苗种选择
标准要求选择体长5厘米以上、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岱衢族大黄鱼苗种。这主要是因为较小的苗种适应能力弱,成活率低;而病伤苗种会增加后续管理难度并可能传播疾病。养殖户应从具备资质的良种场购买苗种,并做好验收工作,确保苗种质量符合要求。
二、围网设置
围网设置需考虑水深、水流、底质等因素。水深应在5米以上,水流不宜过急,底质以泥沙混合为主。围网高度应超出最高潮位0.5米以上,网目大小控制在3-5厘米之间。合理设置围网可以有效防止逃逸,同时便于鱼类活动和摄食。
三、饲料投喂
标准规定饲料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45%,每日投喂2次,分别在上午9时和下午4时左右。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鱼类摄食情况灵活调整,一般为鱼体重的2%-4%。定期检测饲料原料质量和营养成分,确保饲料质量。科学的投喂策略有助于促进鱼类生长,减少浪费。
四、水质调控
保持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pH值7.0-8.5之间,氨氮低于0.2毫克/升。定期换水,每次换水量不超过总水量的三分之一。适时泼洒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良好的水质环境是岱衢族大黄鱼健康生长的基础。
五、疾病防控
建立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定期消毒养殖设施。发现病害及时隔离治疗,禁止使用违禁药物。加强日常巡查,观察鱼类活动和摄食状况。完善的疾病防控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发病风险,保障养殖安全。
六、收获与运输
达到商品规格后分批捕捞,避免过度捕捞影响剩余鱼类生长。捕捞后迅速降温处理,采用充氧袋或冰块降温等方式运输,缩短运输时间。合理的收获与运输方式能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以上条款涵盖了岱衢族大黄鱼围网养殖的关键环节,遵循这些规范可以显著提升养殖效益。养殖户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要求,实现优质高效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