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蜀葵栽培与加工的技术要求,包括产地环境、种子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加工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黄蜀葵的规范化栽培和加工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ultivation and Processing of Hibiscus mutabil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882—2020《黄蜀葵栽培与加工技术规范》是一项江苏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黄蜀葵的种植和加工过程,确保产品质量。以下将从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对黄蜀葵栽培与加工的技术要点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栽培技术方面,标准中明确指出黄蜀葵适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上种植。土壤pH值应保持在6.5-7.5之间。播种前需深耕土地,并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磷钾肥。播种时间一般为春季,当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方式可采用条播或穴播,行距约为40-50厘米,株距约为30-40厘米。
其次,在田间管理环节,标准强调了适时灌溉的重要性。黄蜀葵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特别是在开花结果期,要保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同时,要及时除草松土,防止杂草与黄蜀葵争夺养分。病虫害防治也是关键,应采取农业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式,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再者,关于采收加工部分,标准规定黄蜀葵花应在早晨露水干后至上午10点前采摘,此时花朵颜色鲜艳,有效成分含量高。采摘后的鲜花应及时摊晾,避免堆积发热。加工过程中,可以采用烘干或晒干的方法,烘干温度控制在50-60℃之间,直至含水量降至安全标准以下。成品包装应密封良好,存放于阴凉干燥处,防止受潮变质。
此外,标准还特别提到质量检测要求,包括外观、色泽、气味等方面的检查,以及必要的理化指标测定。这些检测有助于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黄蜀葵栽培与加工技术规范》通过详细的栽培指导和科学的加工流程,为提高黄蜀葵产品的品质提供了有力保障。各相关从业者应当严格遵循该标准,共同促进黄蜀葵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