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桂花红茶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加工工艺及品质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桂花红茶的加工生产。
Title:Process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Osmanthus Black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859—2020《桂花红茶加工技术规程》是江苏省发布的关于桂花红茶加工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桂花红茶的加工过程进行了系统化、规范化的要求,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原料要求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用于制作桂花红茶的原料应为新鲜的茶叶以及质量优良的桂花。其中,茶叶需来源于无污染环境下的茶园,并且在采摘时要遵循特定的时间节点,通常是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桂花则要求花朵完整、色泽鲜艳且无病虫害。这一规定旨在保证最终产品的天然性和安全性。
加工工艺流程
1. 萎凋:将采摘下来的茶叶放置于通风良好的地方自然晾干一段时间。此步骤有助于减少茶叶中的水分含量,促进后续发酵过程。
2. 揉捻:通过机械手段对萎凋后的茶叶施加压力使其变形,从而破坏细胞结构,释放出茶汁,便于后续的发酵。
3. 发酵:这是桂花红茶形成独特风味的关键环节。在控制温度湿度条件下让茶叶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特有的香气物质。
4. 杀青:采用高温快速处理已经完成发酵的茶叶,停止其进一步变化,固定已形成的品质特征。
5. 干燥:利用烘干设备将杀青后的茶叶水分降至一定水平,同时保持其色香味形。
6. 拼配与包装:根据不同等级标准挑选合适的成品茶,并按照规定方法密封保存。
质量控制
为了保障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标准还特别强调了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措施。例如,在每个生产阶段都应当设立专职人员负责监督操作是否符合既定程序;定期检查生产设备的状态以防止因故障影响产品质量;建立完整的记录体系以便追溯每一批次产品的来源及流向等信息。
此外,对于成品而言,除了常规理化指标外,还需关注感官评价结果,包括但不限于汤色、香气、滋味等方面的表现。只有当所有检验项目均达到合格标准后方可出厂销售。
综上所述,《桂花红茶加工技术规程》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生产工艺指导,同时也从原料选择到成品检测全过程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这对于推动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