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棚香菇微喷节水生产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微喷技术进行大棚香菇栽培的节水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ater-saving Micro-sprinkler Production of Shelter-grown Shiitake Mushroo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大棚香菇微喷节水生产技术规程》(DB1401T 8-2020)是山西省太原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大棚香菇的微喷节水生产技术。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太原市范围内采用微喷节水技术种植的大棚香菇生产。其中,“微喷”被定义为通过低压管道系统将水均匀喷洒到作物根部区域的技术手段。“节水灌溉”则指在保证香菇生长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水资源浪费的方法。
二、环境条件要求
根据标准规定,适宜香菇栽培的大棚应具备良好的光照、通风和保温性能。具体而言,棚内温度需维持在5℃至30℃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70%至95%,并且要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补光设施来满足香菇对光线的需求。
三、菌棒制作及管理
标准指出,在制备菌棒时应当选用新鲜无病虫害的木屑作为主要原料,并加入适量麦麸等辅料以提高营养成分。同时强调了接种后初期管理的重要性,包括控制室温在24℃左右,保持空气流通但避免强风直吹,以及定期检查菌丝生长情况等措施。
四、灌溉制度设计
为了实现高效节水灌溉,标准提出了具体的灌溉时间和频率建议。例如,在发菌阶段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短时间喷雾补水;当进入出菇期后,则需要根据天气状况调整灌水量,通常每两天左右喷洒一次即可。此外还特别提到要使用滴灌或者微喷头代替传统漫灌方式,以降低水分蒸发损失率。
五、病虫害防治策略
针对可能影响香菇品质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及害虫,标准给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原则。比如通过合理安排茬口间隔时间来减少土传疾病的发生概率;利用黄板诱捕器捕捉蚜虫等小型昆虫;必要时可施用生物农药进行局部处理,但必须确保残留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六、收获与贮藏指导
最后部分明确了何时采摘成熟的香菇以及如何妥善保存已经采收的产品。一般而言,当伞盖完全展开且边缘微微卷曲时便是最佳收获时机。而关于贮藏,则推荐采用低温冷藏法,温度设定为0℃至4℃之间,并且保持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状态,这样可以有效延长保鲜期限。
以上就是对该标准中关键内容所做的深入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