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果榛子旱作栽培的园地选择与规划、栽植技术、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大果榛子的旱作栽培。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ain-fed Cultivation of Large Fruit Hazelnu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大果榛子旱作栽培技术规程》(DB1401T 3-2020)是由山西省太原市发布的农业技术规范,旨在指导大果榛子在干旱地区的规范化种植。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选址与建园
5.1 地块选择
标准要求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土壤深厚疏松的土地作为种植基地。特别强调了土壤pH值应在6.0至7.5之间,以确保良好的生长环境。
5.2 园区规划
建议合理布局园区,包括主干道、支路以及作业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应考虑风向因素,避免强风直接吹袭树体,影响其正常发育。
栽植
6.1 栽植时间
最佳栽植时间为春季土壤解冻后至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这两个时间段内栽植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6.2 栽植密度
推荐株行距为3米×4米或4米×5米,具体取决于立地条件和管理水平。合理的密植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但过密则可能导致通风透光不良。
管理措施
7.1 水分管理
对于旱作栽培来说,水分管理尤为重要。标准提出要根据天气状况适时灌溉,并采用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减少浪费。同时,在雨季要注意做好排水工作,防止积水造成根系腐烂。
7.2 施肥
每年至少施一次基肥,通常是在秋季结合深翻改土时进行。追肥则需根据植株生长情况灵活调整,重点补充氮磷钾等必需元素。
病虫害防治
8.1 预防为主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改善栽培环境、选用抗病品种等方式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及时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收获与储藏
9.1 收获时机
当果实由绿变黄并开始自然脱落时即可采收。过早收获会影响产量和品质,而延迟则可能增加损耗。
9.2 储藏条件
新鲜采摘的大果榛子需要迅速冷却至10℃左右,并保持相对湿度85%~90%,这样才能延长保鲜期。
以上是关于《大果榛子旱作栽培技术规程》部分核心内容的深度解析。遵循这些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能够帮助种植者获得更高产优质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