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养老机构保护性用具使用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评估与告知、使用原则、操作流程、记录与跟踪、培训与教育以及监督与改进。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养老机构对保护性用具的规范化使用管理。
Title:Specification for the Use of Protective Equipment in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C0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1/T 0270—2018《养老机构保护性用具使用规范》是由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于2018年11月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养老机构在使用保护性用具时的基本要求、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旨在保障老年人的安全与健康。
以下将对标准中的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保护性用具”的概念,即为防止老年人因身体功能障碍或精神状态异常而发生意外伤害所使用的辅助器具。这一定义强调了保护性用具的核心目的是预防老年人的意外伤害,同时指出其适用对象为存在身体功能障碍或精神状态异常的老年人群。
二、基本要求
1. 适用范围
- 标准适用于各类养老机构内向老年人提供服务时使用的保护性用具。
- 这一点确保了所有养老机构都需遵循此规范,无论其规模大小或服务类型如何。
2. 人员资质
- 使用保护性用具的相关工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应资格证书。
- 这是为了保证操作人员能够正确地选择、安装及维护这些设备,从而有效降低风险。
3. 环境条件
- 养老机构应当保持良好的通风、干燥等环境条件,以延长保护性用具使用寿命并提高安全性。
- 合适的工作环境对于减少感染几率和提升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三、具体操作流程
1. 评估与选择
- 在为每位老人配备保护性用具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 根据评估结果挑选最适合该老人需求的产品型号及规格。
- 例如,对于行动不便但意识清醒的老年患者来说,可以选择轮椅作为主要工具;而对于卧床不起且需要长期护理的情况,则可能需要考虑使用床栏或者防褥疮床垫等特殊设计的产品。
2. 安装与调试
- 安装过程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确保每个部件都牢固连接。
- 调试阶段则需要测试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工作,如刹车系统能否有效锁定、座椅角度调节是否顺畅等。
- 此外,在首次使用前还应该让使用者适应一段时间,以便发现潜在问题及时调整。
3. 日常管理
- 定期检查所有保护性用具的状态,包括外观是否有破损、螺丝是否松动等情况。
- 清洁保养方面也非常重要,尤其是接触皮肤部位要经常清洗消毒,避免细菌滋生导致感染。
- 如果发现任何损坏迹象,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送修或更换新的设备。
四、安全注意事项
1. 个性化定制
- 每位老人的身体状况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方案。
- 比如说,有些老年人可能存在过敏反应,这时就需要选用材质更加温和的产品;还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心理因素拒绝佩戴某些装置,这时候就需要耐心沟通解释其重要性。
2. 紧急预案
-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涵盖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并定期组织演练增强团队应对能力。
- 当遇到紧急情况时,首先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形势采取措施,并尽快联系专业人士前来支援。
3. 家属沟通
- 主动与老年人及其家属保持良好沟通,告知他们关于保护性用具的相关信息,包括正确使用方法、日常维护要点等。
- 鼓励家庭成员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来,共同关注老人的生活质量,形成合力促进康复进程。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养老机构保护性用具使用规范》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维护的全过程指导,而且特别注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力求做到既科学严谨又贴心周到。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领会其中精髓,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更多老年人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