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洪泽湖河蚬增养殖的环境条件、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洪泽湖及其周边区域的河蚬增养殖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nhance and Culture of Corbicula in Hongze Lak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洪泽湖河蚬增养殖技术规程(DB3208/T 134-2020)是一部针对洪泽湖地区河蚬人工增养殖的规范性文件。以下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水域选择
1. 水域应符合GB 3838和NY/T 391的要求,确保水质清洁无污染。
2. 河蚬喜栖息于水流缓慢、泥沙底质的湖泊浅水区,要求水深1-3米,透明度大于40厘米。
解读:这一条款强调了水源质量的重要性。良好的水质是河蚬健康生长的基础,必须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生态农业环境质量标准。同时,适宜的水深和透明度能为河蚬提供理想的生存环境。
二、苗种培育
1. 苗种来源应明确,优先选用本地优良品种。
2. 苗种规格整齐,体长不小于1.5厘米。
3. 苗种放养前需消毒处理,常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15分钟。
解读:规范苗种管理有助于提高成活率。本地品种适应性强,便于后续管理。统一规格可以避免因个体差异导致的竞争劣势。消毒环节则可有效预防病害传播。
三、日常管理
1. 定期监测水质,保持溶解氧含量在5毫克/升以上。
2. 每月清理一次底泥,厚度控制在10厘米以内。
3. 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防止污染水体。
解读:这些措施旨在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维持适当的溶解氧水平对河蚬呼吸至关重要。定期清淤可减少有害物质积累。禁止使用化学投入品则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病害防治
1.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2. 发现病害时应及时隔离病株,并采取生物或物理方法治疗。
3. 不得使用违禁药物。
解读:科学的病害防控策略能有效降低损失。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病害是关键。采用绿色防控手段既保护了河蚬健康,也保障了产品质量安全。
五、收获与运输
1. 收获期一般为每年9月至次年4月。
2. 运输过程中要保持湿润,避免阳光直射。
3. 装载密度不宜过高,以保证通风透气。
解读:合理的收获时间考虑了河蚬的生长周期。运输细节关系到产品的存活率和品质。这些规定有利于维护河蚬的良好状态直至市场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