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基本服务设施建设的原则、内容、要求及管理维护。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的基本服务设施建设与管理。
Title:Relo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Settlement Community - Part 1: Basic Service Facility Construction Guidelin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贵州省地方标准DB52/T 1553.1-2020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 第1部分:基本服务设施建设指南》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性技术规范,旨在指导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的基本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以下从标准中的关键条款出发,进行深度解读。
选址与布局
标准在选址与布局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首先强调安置社区的选址应充分考虑自然条件、交通状况及居民生活便利性等因素。具体而言,安置区不宜建在地质灾害易发区、洪水淹没区以及生态脆弱地带,确保居住安全。同时,安置点的位置应当靠近城镇或中心村,便于居民获得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此外,标准还指出安置社区内部功能分区要合理,住宅区、商业服务区、文化娱乐区等功能区域之间要有明确划分,既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又避免相互干扰。
基础设施建设
关于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特别关注了道路系统、给排水工程、电力供应和通信网络等方面。道路设计需满足消防通道需求,并具备良好的通行能力以适应未来人口增长带来的交通压力。给排水设施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日常使用,还需预留足够的扩展空间来应对突发情况如暴雨导致的积水问题。对于供电系统,则要求保证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特别是在学校、医院等重要场所配备备用电源设备。另外,在信息化建设上提倡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
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是衡量一个社区是否宜居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标准规定,每个安置社区都必须配备一定规模的幼儿园、小学、卫生院(所)、文化活动中心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其中,幼儿园和小学的数量依据常住儿童数量确定;卫生院(所)则需按照每千人不少于1张床位的标准设置,并且至少配备一名全科医生。文化活动中心不仅提供图书借阅服务,还应定期组织各类文体活动促进邻里交流。此外,考虑到老年人口比例较高,标准建议增设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为老人提供就餐、康复训练等服务。
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保护也是本标准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它要求所有新建项目均需遵循环保法律法规,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控制建筑垃圾产生量并及时清运;禁止使用含有害物质的建筑材料;加强对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治理等。同时,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机等替代传统能源形式,降低碳排放水平。最后,还特别强调了绿化工作的重要性,主张通过种植乔木、灌木等方式增加绿地面积,改善空气质量,营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综上所述,《贵州省地方标准DB52/T 1553.1-2020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 第1部分:基本服务设施建设指南》从多个维度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的基本服务设施建设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定,不仅有助于提升搬迁群众的生活质量,也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