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中报告评级的总体要求、评级内容、评级程序和结果应用。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第三方机构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报告评级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Third-party Institutions Involvement in Budg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 Part 4: Report Rat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A60
国际标准分类号:0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601.4-2020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 第4部分:报告评级规范》是湖北省地方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标准为第三方机构编制和评价预算绩效管理报告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将围绕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标准中明确指出,报告评级应遵循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在具体操作层面,报告评级流程包括初步审查、详细审核及最终评定三个阶段。其中,初步审查主要检查报告是否符合基本格式要求,如完整性、逻辑性和一致性等。例如,第5.1条强调报告必须包含封面、目录、正文以及附录等内容,并且各部分内容需紧密衔接,确保信息的连贯性。
对于详细审核环节,第5.2条特别提到要对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严格把关。这不仅要求第三方机构提供详实的数据来源证明材料,还要求其采用合理的统计方法来验证数据的有效性。此外,第5.3条还规定了对报告内容的专业性评估,即从政策目标设定、执行过程描述到结果分析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考量。
最终评定阶段则根据上述两个步骤的结果给出综合评分,并据此划分等级。按照第5.4条规定,报告评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级别。每个级别的具体标准如下:优秀指所有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良好表示大部分指标达标但存在个别不足之处;合格意味着基本满足要求但有明显改进空间;而被评为不合格的情况则是由于严重违背相关规定导致无法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评级过程中还需特别注意保持独立性和透明度。第5.5条指出,第三方机构不得与被评价单位存在利益关联关系,同时在整个评审期间应当公开透明地展示工作进展及相关资料。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DB42/T 1601.4-2020》不仅为第三方机构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明确指引,也为政府部门监督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奠定了坚实基础。它强调了数据质量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相关从业者要始终秉持诚信原则从事专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