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苹果小卷叶蛾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监测与预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防治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苹果种植区的小卷叶蛾综合防治工作。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Apple Small Leafroller Moth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苹果小卷叶蛾是一种重要的果树害虫,对苹果的产量和品质构成威胁。DB1408T007-2020《苹果小卷叶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为科学防控该害虫提供了规范依据。以下从规程中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规程指出“应建立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为辅助、生物防治为重点、化学防治为补充的综合防治体系”。这表明防治工作需要多种手段协同作用。农业防治强调合理修剪树冠、清理果园杂草落叶等措施,减少越冬虫源。物理防治可采用性诱剂、粘虫板等工具监测和诱杀成虫。生物防治提倡保护利用天敌如赤眼蜂,并使用生物农药。化学防治则作为最后防线,在其他方法效果不佳时谨慎使用。
规程明确要求“每年在越冬代成虫羽化初期开始系统监测”。这意味着监测工作不能滞后,要提前部署。通过设置性诱捕器或黑光灯定期调查成虫数量变化,准确把握发生动态,为后续防控决策提供依据。
对于化学药剂的使用规程提出严格要求,“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严格控制用药次数和剂量”。例如推荐使用甲维盐、阿维菌素等生物源农药,避免长期单一用药导致抗药性产生。同时规定施药间隔不得少于15天,确保安全间隔期后采收果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规程还特别强调“注重生态调控”,鼓励种植绿肥作物改善土壤环境,增强树体抗病虫能力。通过营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生态环境,实现自然控害的目的。
总之DB1408T007-2020规程为苹果小卷叶蛾防控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各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只有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才能有效降低害虫危害,保障苹果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