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青稞生产的产地环境、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青稞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arley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33T 22-2019青稞生产技术规程》是四川省地方标准,为青稞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
标准规定应选用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青稞品种。例如,“康青9号”等品种因其抗逆性强、产量高而被推荐。这一要求旨在确保所选品种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提高青稞的适应性和产量稳定性。
二、播种技术
标准指出,播种时间宜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以上时进行。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每亩播种量控制在20-25公斤之间。合理的播种时间和深度有助于种子顺利发芽出苗,而适宜的播种量则能保证田间的合理密度,促进植株健康生长。
三、施肥管理
标准建议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适量化肥。具体来说,每亩可施用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并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补充氮磷钾复合肥。追肥应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分别进行,每次每亩施尿素5-7公斤。科学施肥可以满足青稞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促进其健壮成长。
四、病虫害防治
标准强调要采用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农业防治包括轮作倒茬、清除田间杂草等措施;化学防治则需按照农药标签说明使用,注意安全间隔期。有效的病虫害防控措施能够减少损失,保障青稞产量和品质。
五、收获与储藏
标准提出当青稞籽粒含水量降至13%以下时即可收获。收获后应及时晾晒至安全水分含量,然后入库储存。正确的收获时机和妥善的储藏方式对于保持青稞品质至关重要,可以防止霉变等问题的发生。
综上所述,《DB5133T 22-2019青稞生产技术规程》从品种选择到收获储藏各个环节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为实现青稞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