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原羊肚菌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季节、菌种选择与制备、栽培场地准备、播种与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高原地区羊肚菌的人工栽培。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land Morel Mushroo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33T 18-2019《高原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是由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高原地区羊肚菌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选址与设施建设部分,标准要求栽培场地应选择在海拔2800米至4000米之间的区域,确保昼夜温差大、空气流通良好且无工业污染。同时,设施大棚需具备良好的保温和通风性能,并配备遮阳网以调节光照强度。
其次,关于种质资源管理,规定了种源的选择标准。种植所用的菌种必须来源于经过认证的种苗繁育机构,并且要经过严格的检疫程序,保证其健康无病害。此外,还强调了定期更新种质资源的重要性,以维持品种的优良特性。
再者,在栽培管理环节,明确了播种时间和方法。最佳播种期为每年的9月中旬至10月初,采用条播或穴播的方式进行。每平方米的播种量约为5克干菌种,覆土厚度控制在2-3厘米之间。同时,还需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度,避免积水造成烂根现象。
另外,病虫害防治也是本标准的重点内容之一。提倡使用物理防治手段如黄板诱杀等绿色防控措施为主,化学农药仅作为辅助手段,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的规定。对于常见病害如腐霉病和软腐病,则需要及时清除受害部位并喷洒相应的杀菌剂。
最后,在采收与加工方面,规定当子实体完全展开但尚未开伞时即可采收。采收后需立即进行预冷处理,然后根据市场需求分级包装出售。如果用于深加工,则需按照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执行。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解析可以看出,《高原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选地建棚到收获加工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特别突出了环境保护和产品质量控制的理念,为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